講座時間:2023-04-26 14:00
講座地點:格南222
主講人:劉煜
主講人簡介:劉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與實驗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后進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學習,獲得碩士、博士學位。2010-2011年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作訪問學者?,F為亞洲鑄造技術史學會中國分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金屬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發表專著《殷墟出土青銅禮器鑄造工藝研究》,發表論文及研究報告逾百篇。長期以來致力于金屬技術史的研究,尤其是商周青銅器的鑄造技術研究。
報告內容概要:中國曾經歷了一個輝煌的“青銅時代”,青銅冶鑄技術在其間的重要性是沒有任何一個其它的古代文明可以比擬的。利用陶范鑄造技術制作青銅禮器是中國青銅時代最突出的特點,這一點迥異于西亞、中亞等地區使用鍛打技術制作兵器、工具、裝飾品,以及使用失蠟法制作雕像的技術傳統。這種傳統的形成得益于中國廣袤的黃土環境和高超的制陶技術。使用泥土這種隨處可見的平凡材料制成塊范,塊范組合成不同的鑄型,澆鑄出形制多樣、紋飾復雜的青銅器,化凡簡為神奇,體現出“執簡馭繁”的技術觀念。此外,在青銅器成形之前,紋飾的設計、施工已在制范的過程中預先完成,一次澆鑄成形,這無論是技術過程還是理念,也與其他古代文明中青銅器成形后再在器表施加紋飾的技術傳統截然不同。前者反映的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念,對設計和操作都有較高的要求,強調繼承和傳統,而后者則體現“開放性”的理念,容易實施也易于傳播。
人文與外語學院
2023年04月17日